本港疫情近日反彈,許多市民多些留在家中煮食,而罐頭類食品成為市民方便選擇。消委會周三(15日)出版新一期的《選擇》月刊,檢測了市面46款罐頭魚樣本中,發現全部含有不同種類和含量的金屬污染物,主要是砷(砒霜)、汞(水銀)、鎘和鉛。
據報道,46款罐頭魚樣本包括,7款鯪魚、19款沙甸魚及20款吞拿魚,每罐售價介乎7.8元至149元不等。在測試結果發現,所有樣本都驗出金屬污染物。
在沙甸魚罐頭方面,19款樣本中有17款含鎘。即將在11月實施的《2018年食物攙雜(金屬雜質含量)(修訂)規例》對魚類所設的上限作參考,原產地同屬泰國的「三角嘜」及「金龍牌」XO醬沙甸魚的鎘含量略超修定規例的每公斤0.1毫克的上限,每公斤含量分別為0.13及0.11毫克,而過度攝取鎘會有慢性中毒和腎功能障礙。
另有9款沙甸魚驗出二噁英樣多氯聯苯,其中毒性最高樣本是「Diverxu」,每一克魚樣本含0.858皮克毒性當量,比歐盟為二噁英和二噁英樣多氯聯苯對魚類製品所訂的上限(每克6.5皮克毒性當量)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