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中學文憑試(DSE)歷史科考卷題目捲入政治風波,教育局副秘書長康陳翠華在教育局網頁撰文,重申教育局對試題表達看法和提出處理的意見,絕非以政治來干預考試。
有關試題考問學生是否同意在1900至45年間日本為中國帶來「利多於弊」。康陳翠華指,一些牽涉大是大非的題目,例如侵略、屠殺、種族清洗等,完全不應引導基礎教育階段學生討論其正面價值,也不可能有國家會放在課本,甚至試題中讓學生討論其利弊,這是基於人類良知的共識,也是學生對承受慘痛經歷民眾同理心的教育。她質疑有人嘗試合理化此命題,硬說此是開放題題型,是完全失焦的詭辯。
她又指出,題目提供資料都只偏向日本在20世紀初對中國的援助,資料的重要性與日本侵華暴行相比完全不成比例,導引考生透過不完全的資料評論一個在較大時空發生的事件。故她認為,命題是偏頗的,極不理想,將題目取消是合理及負責的做法,亦符合學生的利益。
她表示,公開試的試題引導學生學習和思考日本帶來的「利」與侵略帶來的傷害相衡量,不但與課程宗旨不符,亦不符中小學歷史教育之義。